医疗,智慧医疗是什么?
500
2024-04-26
智能建筑通过对照明系统、新风系统、冷热源系统和给排水系统的参数化控制,管理人员自行通过系统设定各系统的控制模式,可以将智能建筑中的各个传感器进行同一控制,达到提高能效的目的。在很多时候,“智能建筑”都和“智慧建筑”的概念相混淆,实际上从“智能”走向“智慧建筑”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智能建筑更多的还是依赖管理人员的操作,通过调整系统参数,实现系统对建筑内设备的运行状况感知和调节,而智慧建筑则具备一定的自我传感和处理能力,通过ai学习自行调整系统参数,管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成分更少,这也是智慧建筑之所以智慧的原因。
智慧城市和智能建筑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们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智慧城市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数据分析来提供更高效、更可持续、更舒适的城市环境,而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集成各种智能系统和设备来实现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感器网络,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新型城市模式。
智慧城市涵盖了城市的各个领域,包括交通、能源、环境、建筑等,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运行的智能化。智慧城市的目标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提供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智慧城市的建设有许多优势,它为城市和居民带来了诸多便利。首先,智慧城市能够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支出。例如,在交通领域,智慧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等手段,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的通行速度。其次,智慧城市能够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居住环境。智能建筑可以根据居民的需求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照,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并且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安全隐患。此外,智慧城市还可以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查找附近的公共停车位、公共自行车等,提前预定或查询公共交通工具的到站时间,避免等待。
智能建筑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自动化控制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建筑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的建筑。
智能建筑通过集成各种智能系统和设备,如智能照明、智能空调、智能安防等,实现对建筑内外环境的精确监测和智能控制,从而实现能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和居住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智能建筑还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对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维护,提高建筑的运行效率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智能建筑具有多个特点,使其在智慧城市中起到重要作用。首先,智能建筑具备自适应性和智能化控制能力。根据居民的需求和环境变化,智能建筑可以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其次,智能建筑具备能源管理和环境监测能力。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和环境监测设备,智能建筑可以实时监测能耗情况和室内外环境质量,提供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另外,智能建筑还具备安全监控和智能化服务能力。安防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的安全状况,提供预警和报警功能,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智能化服务设施,如智能门禁、智能家居等,可以为居民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生活。
智慧城市和智能建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建筑通过各种智能设备和系统,提供各种数据和信息,为智慧城市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智能建筑可以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向智慧城市的能源管理系统提供实时的能耗数据,帮助智慧城市实现能源的优化和节约。智能建筑还可以通过安防监控系统向智慧城市的安全管理中心提供实时的安全数据,提供智能预警和应急响应。
同时,智慧城市也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智能建筑来支持,智能建筑的需求将推动智能建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智慧城市提供了智能建筑应用的场景和市场,为智能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机遇。
智慧城市和智能建筑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们的出现将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
智慧城市通过利用先进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优化,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集成各种智能系统和设备,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居住者的生活体验。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系统的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和智能建筑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宜居的生活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是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代表着科技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旨在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生活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
智能建筑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自动化系统,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和建筑设施之中,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环境适应性和用户舒适度的建筑物。
智能建筑具有以下特点:
智慧城市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传感器网络等先进技术,将各个城市组成部分进行联网,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智慧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构建起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城市。
首先,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单元,为智慧城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提供了重要支持。智能建筑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将建筑物的运行信息和能耗数据传输给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建筑物与城市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
其次,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共同追求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通过高效的能源管理和智能化的设备控制,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智慧城市通过智能交通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等手段,提升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最后,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共同致力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竞争力。智能建筑通过提供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改善居民的居住体验。智慧城市通过提供便民服务、优化城市管理等手段,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吸引力。
总之,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强大支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将不断创新,为我们创造更加智能、便利和宜居的城市环境。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是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热门话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建筑和城市发展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智能建筑是指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建筑物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而智慧城市则是在智能建筑的基础上,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互联互通,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优化,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智能建筑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智慧城市的构建离不开智能建筑的支持,只有在智能建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城市的智慧化发展。智慧城市的构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智能建筑的支持。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技术能够为智慧城市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另外,智慧城市也倡导智能建筑的发展,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促进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将更加智能化、智能化和智能化,为人们提供更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和城市服务。
智能建筑与智慧建筑,作为当今建筑行业中备受关注的概念,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结构,更是融合了现代科技的高度智能化建筑。智能建筑是指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运用自动化、信息网络等手段,提高建筑物能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和环境质量,并使建筑物生态化、数字化管理的建筑。
首先,需要明确智能建筑与智慧建筑的区别。智能建筑更注重建筑本身在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智能化应用,以提高建筑的能效和运营管理水平。而智慧建筑则更侧重于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建筑理念,从建筑的整体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更全面的考量。
在智能建筑的发展中,智慧建筑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强调建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自动化,更追求建筑的智能化、智慧化,为用户提供更舒适、安全、节能、环保的室内环境。
智慧建筑的特点包括多方面,首先是智能化。智慧建筑具备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决策等能力,能够自动感知用户需求,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智能运营和管理。
其次是信息化。智慧建筑集成了各种传感器、智能设备,实现了建筑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信息网络,为建筑的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再者是节能环保。智慧建筑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优化调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另外,智慧建筑还具备人性化设计特点,充分考虑用户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打造宜居的室内环境,提升用户体验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慧建筑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展现出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
1.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与智慧城市的其他领域相互融合,实现城市的智慧化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以智慧建筑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升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
2.绿色环保发展
智慧建筑倡导绿色环保理念,通过节能减排等方式实现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起绿色、低碳的建筑环境,为地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人工智能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建筑也开始逐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建筑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建筑的自动化程度,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智能的使用体验。
4.数据安全保障
在智慧建筑的运营管理中,数据安全问题愈发重要。因此,智慧建筑需要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机制,确保用户信息和建筑数据的安全可靠。
智能建筑与智慧建筑的发展代表了建筑行业朝着智能化、信息化、节能环保等方向的发展趋势,更是建筑行业迎接科技革新的重要方面。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建筑将继续引领建筑行业的发展潮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智能、舒适、环保的建筑环境。
医疗是指为患者提供治疗、康复和预防疾病的健康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医疗已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智慧医疗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医患沟通的便利化、医疗风险的降低等多方面的升级和改善。
智慧医疗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还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医疗健康与信息互通等。通过智慧医疗的发展,未来的医疗将更加便捷、高效和精准。
智能建筑与智慧交通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建筑、地产开发、高端工程装备制造、工程大数据、工程机器人等行业从事技术、管理、设计、施工、运维等工作。
他们也可以在院校和科研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选择考研深造也是一条路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和城市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正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它们将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为人们创造更加便捷、舒适和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智能建筑是指融入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能源管理等技术的建筑。它将传感器、控制系统和通信设备等集成在一起,实现建筑内部各个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智能建筑系统,人们能够实现对于照明、空调、安全、能耗等各方面的智能控制和管理。这不仅提高了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创造了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生活空间。
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以人为中心,实现城市内部各个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和优化管理。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可以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调度、环境监测的实时数据收集、智能安防的应用等等。智慧城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治理效率,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宜居的生活环境。
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为城市提供了智能能源、智慧环保和智能安全等支持。而智慧城市又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两者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科技水平和竞争力,更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将从多个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首先,它们将提高建筑和城市的能源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其次,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将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另外,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的发展还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是,它们将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宜居的生活环境。
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在这个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有幸见证和参与到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中。相信随着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可持续。
谢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这次大会上很多项目引起大家的注意,特别是关于智慧医疗,相信很多人都会很感兴趣,那么智慧医疗的前景怎么样?下面几点给大家解释:
一、智慧医疗符合未来社会发展: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最近几天开幕,关于智慧医疗的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关心,大家对于智慧医疗发展的前景并不是很了解。其实智慧医疗符合社会的发展,毕竟中国社会人民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都希望获得快速便捷的医疗服务。智慧医疗恰恰符合社会的这个要求,也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切身需要,随着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智慧医疗将有一个非常广泛的社会认知,老龄化的中国,需要智慧医疗的s服务!
二、智慧医疗符合家庭的需要:
随着中国家庭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智慧医疗有了很深的认识。大部分家庭都能够接受智慧医疗,所以智慧医疗符合家庭的需求。现在很多的居民社区,缺少一些医疗的服务,作为智慧医疗来,正好能够满足这个要求,所以随着智慧医疗的技术不断完善,中国每一个居民社区,都会希望有智慧医疗的加入!
三、智慧医疗节约医疗成本:
智慧医疗能够节约很多的医疗成本,降低各大医院的工作量,让更多的危重病人得到医院的服务。智慧医疗则能够帮助一般的病人,同时能够及时的检测出人体隐藏的病症,这样就能够节约很多的资源!
重庆市智慧医疗工作方案(2020—2022年)
为深入推进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和《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件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进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创新发展,建设完善业务协同应用、信息互通共享、标准统一规范的智慧健康信息服务体系。
到2021年,基本建成“卫生健康云”和全民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完成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卫生健康智能管理推广应用,智慧医疗产业体系初具形态。
到2022年,全面建成智慧医疗基础体系,健康医疗大数据全面汇聚和标准化,卫生健康信息资源体系和共享开放机制基本建立,卫生健康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共享协同,建成国内领先的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城市和医疗智能产业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智慧医疗基础支撑体系。
1.建立“卫生健康云”。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云基础服务建设,实现市级统筹的卫生健康信息系统统一运维管理,推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信息、检查检验等数据备份上云。优化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增强支撑卫生健康数据统计分析、共享交换、业务协同和开放互通能力。
2.完善全民健康信息数据库。以“人口家庭、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为基础,以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医疗卫生全流程智能服务为指引,强化业务驱动的医疗健康数据整合归集,实现基于人口家庭基础数据的出生信息、死亡信息、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应用交互,形成健康智能服务大数据资源体系。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加强行业信息资源分类梳理,形成《重庆市卫生健康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在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应用电子健康卡,90%以上的居民拥有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推动电子病历数据集成,电子健康卡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普及应用。
3.构建卫生健康信息智能网。依托全市电子政务外网,构建全市统一的卫生健康信息智能网络,完善网络运行保障机制。建设5G智慧医疗示范网,全面支持IPv6,完善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智能网络架构设计,加大医疗卫生服务智能化设备配置,扩展医疗导诊、物资标识、物流仓储、智能穿戴、动态监测、语音识别等场景的智能应用,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数字化诊疗设备全覆盖。
4.建立卫生健康数据安全体系。完善医疗健康数据管理办法,开展卫生健康信息标准化研究和规范化应用,建成卫生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制定全民健康网络信息安全规划,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安全防护体系,建立医疗健康数据存储保障机制,加强数据应用分级和授权管理。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和行业网络信息安全通报机制,加强数据安全服务审查和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二)深化智慧医疗应用体系。
1.加强智能化行业管理服务应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三医”联动,融合医疗、医保、医药数据,实现改革互动、资源互通、信息共享。探索大数据分析的公立医院动态管理,完善以行业大数据分析为主的医疗服务绩效、质量管理和运行监测,加强医药费用和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智能监管,推进与医疗服务、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部门信息资源协同共享,实现“互联网+医疗健康”全流程监管,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和处方点评,开展“智慧卫监”建设,促进数据驱动的行业监管模式创新。
2.推动智能化公共卫生服务。加强以重大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为重点的疾控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水平,形成全市公共卫生大数据监测网络。完善卫生应急指挥调度信息系统,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实现全市“120”急救车统一调度,推动急救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公共卫生智能服务体系,重点拓展以妇幼、老年、慢病等特殊群体为主的智能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服务,实现全市采供血机构信息实时共享和血液资源调配,预防接种服务网上预约。
3.创新智慧医疗服务应用。持续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智慧医院”示范建设,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提升医院智慧化服务应用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推进多学科融合发展为基础的大数据医学科研教学工程,推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建立重大疾病智能诊疗决策支持服务系统。融合基因检测相关技术,开展精准医疗服务。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以智能化和信息化为抓手推进全市分级诊疗制度逐步落实,推进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服务。依托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建立疾病智能早筛与预防机制,二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三级医院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和实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级水平,建设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知识库,建设国家级数字医疗中心。
4.推广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应用。针对慢病人群,利用移动设备和智能可穿戴设备实现个人健康体征动态监测,开展疾病智能预测预警,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对高危人群开展健康状态跟踪监测,及时提供健康干预和风险防控。
(三)打造智慧医疗产业体系。
1.培育健康医疗信息服务新业态。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应用,围绕重点人群拓展健康服务新型产业。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与金融保险深度融合,发展新型健康医疗金融保险服务业,形成区域性健康医疗新型商业金融服务模式,重点推进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保险支付改革和重大慢性疾病建立商业健康保险服务模式,推动智慧医疗和大健康服务产业的创新发展。
2.壮大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新产业。发展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主要特征和战略资源的信息技术产业,提高健康智能服务水平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服务能力。发展生物基因与医疗设备产业,做大做强医疗器械、耗材及穿戴设备等产业。发展健康医疗新技术及智能软硬件产业,加强医学植入、智能穿戴设备设计制造,研发人造器官和三维器官打印技术和产品,探索神经义肢技术、脑机融合技术等,提高人体健康监测、诊疗和恢复水平。
三、重点工程
以实施智慧医疗大数据资源池工程、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智能化工程、医疗辅助诊断与医学教育智能化工程、智能医疗器械与设备应用工程为抓手,促进智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医疗技术开发应用、智慧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智慧医疗大数据资源池工程。
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口家庭、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信息等为基础,构建全市统一的“智慧医疗”基础资源数据池。依托“卫生健康云”,建成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提升健康医疗海量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安全保护能力,为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行业管理、临床辅助诊断、居民健康管理、临床科研和决策支持等提供支撑。
(二)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智能化工程。
1.传染病智能预测。建设传染病智能预测平台,基于多源、海量和动态数据,实现传染病智能预测预警。建立重大疫情监测预警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提供支持。
2.个性化健康管理。构建居民健康智能管理平台,开发智能化的居民个体健康评估与疾病预测模型,通过收集居民多维数据,实现疾病危险因素自动筛查,推动居民健康管理智能化,重点开展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智能筛查和预测应用。
3.专属健康科普教育。建设健康科普教育知识体系和智能化健康科普平台,开展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的健康科普知识智能推送,实现居民健康科普教育和常见病智能问诊。
(三)医疗辅助诊断与医学教育智能化工程。
1.智能影像辅助诊断。建设全市区域影像中心,开展医学影像质控、筛查、诊断、建模,逐步在医院、体检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拓展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工具应用。
2.智能用药辅助决策。通过构建权威医药学知识库和适宜决策模型,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风险预测及辅助决策,提高安全用药和合理用药水平。
3.智能培训教育及常见病辅助诊疗。构建医学知识图谱,形成全面、直观和系统的医学知识教育体系。搭建智能医学教育辅助系统,提供一体化的学习培训及常见病智能辅助诊断工具,为医学继续教育和常见病辅助诊断提供支撑。
4.智能语音电子病历。推广智能语音电子病历服务应用,为医生提供电子病历录入和查阅工具,帮助医生精准、规范、快速的书写病历,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和病历质量。
(四)智能医疗器械与设备应用工程。
1.智能可穿戴设备。设计开发多场景智能可穿戴设备,开展便携式医疗体征采集和智能体征分析。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为试点人群,建设智能健康体征监测、分析和疾病预测分析平台,实现体征异常变化监测和智能识别预警。
2.机器人设备。推动研发手术、检查、伤残辅助、导诊等多种类医疗机器人,依托5G网络,实现更多场景、更高精度的业务机器人投放使用,提高各诊疗环节机器人应用水平。
3.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设备。依托5G网络,推动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技术在手术模拟、医疗教学、远程医疗等场景试点应用,为提高培训水平和制定治疗方案等提供参考。
4.三维打印、脑机融合设备。推动三维打印技术和产品在术前规划、手术模拟以及人造器官等方面应用。推动脑机融合技术在医疗、护理以及残障辅助等场景的研究应用。
四、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总体规划、资金筹措、基础建设、安全监管等工作,市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建设中的各项任务落实。
(二)试点先行,逐步推进。从人民群众迫切需求的领域入手,重点推进智慧医疗相关便民惠民应用。选择有条件的区域及重点领域开展“智慧医疗”应用试点,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建共享。
(三)创新机制,多方共建。在资金、人才、税收等多方面为智慧医疗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并建立容错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积极性,推动优势互补,形成政府引领、社会参与、公众响应的局面。
(四)加强宣传,全民参与。强化智慧医疗应用发展的政策宣传,形成促进智慧医疗应用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全民健康医疗大数据知识普及率,筑牢全民参与的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