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500
2024-04-26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上古三代中国人的宗教思想
第一节 上古中国思想的萌芽
第二节 夏商周的宗教神灵信仰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德治”和礼制思想
第四节 《周易》和原始阴阳五行思想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争鸣
第一节 儒家思想
第二节 墨家思想
第三节 道家思想
第四节 名家和阴阳家思想
第五节 法家思想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思想世界
第一节 法家思想在秦朝的独尊与汉初的黄老无为而治思想
第二节 西汉初期儒学的复兴
第三节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第四节 谶纬神学的盛行和东汉官方经学思想体系的建立
第五节 扬雄和王充的反神学迷信思想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
第一节 魏晋玄学
第二节 佛学的传播与思想创新
第三节 道教的发展和理论完善
第五章 隋唐时期儒佛道的鼎立
第一节 隋唐时期儒学的复兴和发展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道教思想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佛教宗派与佛教中国化
第六章 宋元明时期的理学思潮
第一节 北宋时期理学的开创和奠基
第二节 南宋时期理学的展开和集成
第三节 元明时期理学的转折和解构
第七章 清代学术思想和中国启蒙思潮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和经世启蒙思潮
第二节 清代中期学术思想的两座高峰
第三节 晚清今文经学的复兴和道咸经世派的思想启蒙
第四节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思想启蒙
第五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科学思想启蒙
第八章 现当代新儒学思潮
第一节 五四以后的儒学复兴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新儒学思想
第三节 20世纪50一70年代的港台新儒学思想
第四节 20世纪70一90年代的海外新儒学思想
第五节 20世纪80—90年代的大陆新儒学和林安梧的后新儒学
第九章 古希腊时期的思想
第一节 希腊早期的自然观念和智者学派的思想
第二节 希腊城邦时期的思想
第三节 希腊化时期的思想
第十章 中世纪的基督教思想
第一节 中世纪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 基督教产生的思想原因
第四节 教父学派及奥古斯丁
第五节 经院哲学
第十一章 近世前期的西方思想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
第二节 开启民族意识的宗教改革
第三节 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思想
第十二章 近代后期的西方思想
第一节 自然科学的新发展
第二节 实证主义思想
第三节 功利主义思想
第四节 19世纪的德国哲学
第十三章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
第十四章 18世纪美国的民主思想
第一节 18世纪的美国社会现状
第二节 潘恩的民主思想
第三节 杰斐逊的民主思想
第四节 托克维尔论美国民主
第十五章 现代西方思想流派务
第一节 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第二节 保守主义
第三节 实用主义
第四节 逻辑经验主义
第五节 存在主义
第六节 非理性及精神分析法
第七节 凯恩斯主义
第十六章 当代西方思想的多样性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
第二节 福利国家思想
第三节 多样的社会学思想
第四节 新史学
第五节 后现代主义
明代文学思想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明代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明代文学思想史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思想潮流。在这个时期,许多杰出的文人学士涌现出来,他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观点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的文学流派非常丰富多样。其中,四大文学流派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
明代文学流派的多样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繁荣。
明代文学思想受到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影响。很多文学作品都表达了儒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佛教的教义也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此外,明代的文学作品也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一些作品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描写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关注。
明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对于理解当时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明代的文学成就,还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国思想史的流派有儒家,法家,兵家,道家,墨家,纵横家,佛家这几个流派。
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2.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世说新语·言语》
3.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
4.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增广贤文·上集》
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列传·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6.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7.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史记·苏秦列传》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
9.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史记·货殖列传》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道经·第十二章》
11.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世说新语·惑溺》
12.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小窗幽记·集醒篇》
13.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14.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15.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
1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德经·第四十二章》
1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1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德经·第七十二章》
20.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六韬·武韬·发启》
2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篇》
2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
2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24.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25.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26.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游记·第七十四回》
27.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2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2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30.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3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
32.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菜根谭·概论》
33.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3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
3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
3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37.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外篇·至乐》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39.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史记·商君列传》
40.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外篇·山木》
41.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小窗幽记·集醒篇》
42.爱之如父母, 仰之如日月,敬之如鬼神,畏之如雷霆——《梁书·列传·卷三十八》
43.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内篇·人间世》
4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象传上·乾》
4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篇》
4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篇》
4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
4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
49.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史记·货殖列传》
50.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史记·赵世家》
51.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菜根谭·概论》
52.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醒世恒言·卷一》
53.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增广贤文·上集》
5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经·第二十五章》
5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经·第五章》
5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经·第五章》
57.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鬼谷子·捭阖》
5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篇》
5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篇》
6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61.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道经·第十六章》
62.涉世无一段圆活的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菜根谭·概论》
63.淡薄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菜根谭·概论》
6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篇》
6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6.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6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篇》
68.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汉书·志·礼乐志》
69.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明史·列传·卷四十九》
70.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71.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史记·苏秦列传》
72.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六韬·文韬·守土》
73.福来有由,祸来有渐。——《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74.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75.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
76.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四回》
7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78.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
79.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80.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庄子·内篇·齐物论》
81.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外篇·胠箧》
82.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8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
8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如理实见》
8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篇》
86.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六韬·龙韬·立将》
8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88.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
89.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增广贤文·上集》
90.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增广贤文·上集》
9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全文》
9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篇》
9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篇》
94.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鬼谷子·反应》
95.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第一回》
9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
9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98.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随园诗话·补遗 卷三》
9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旁苦李,为人所弃。——《幼学琼林·卷四·花木》
10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道经·第九章》
教学原则指的是指导教学过程的一般原理;教学方法指的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工作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手段。近代西方的教育家的教学原则:夸美纽斯的直观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杜威的做中学和兴趣与主动性原则;布鲁纳的动机原则、程序原则、结构原则和强化原则;赞可夫的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教学方法: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布鲁纳的发现法;罗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关于中国古代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论述作者是从教、学、教和学三个方面进行的。教的方面包括:愤启悱发、因材施教、适时而教三个原则;学的方面包括:自求自得、乐勉结合、学以致用三个方面;教与学共同的方面是教学相长、循序渐进、温故知新三个方面。
1、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
古人十分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例如孔子认为,治理国家,除了使人口增加、百姓富足之外,还要加强对人民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强盛。
孟子也十分强调教育在社会政治中的地位,明确提出“善政”不如“善教”的教育观点。墨子则从“兼爱”的立场出发,提出了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的三大施政纲领,把教育当作使社会走向安定的重要措施之一。
2、强调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很早就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例如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但他对教育的必要性的强调却是和孟子相同的。
巫史文化:殷商文化特色,体现祭祀与巫术为主,巫政合一;巫史作为中国第一批思想者,取得一系列的文化成果,他们垄断神坛,把持政坛,最终形成巫史文化。
2、 礼乐文化:中华K族独特创造,是以“礼教”与“乐教”为主的教化体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征。
3、 经学:是中国文化的骨干和价值本原,是关于儒家经典的注释、传承、演变的学问,包括学术与信仰两个层面。
4、 意义的信仰:是人对生命存在的意义的追求和体悟,这种追求的目标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之中。
5、 经学政治:借助传统历史文化的资源,以圣人和经典的恒久权威性来维护王权政治架构的权威。
6、 义疏之学:对经典著书进行企面的疏解、串讲。
7、 自然:自然而然、本来如此的意思。
8、 四心:恻隐、羞恶、是非、恭敬之心;孟子性善论的基础。
9、 四德:仁、义、礼、智。体现“尽心、知性、知天”
10、 素王:是指具有帝王之德但未居帝位的人。
11、 革命:古代以天子受命于天,故凡是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
10、 顺向诠释:在原文本基础上引屮发挥,与原文本思想方㈦大体一致的文义引申诠释。
11、 逆向诠释:在基本方向违背原作精祌或基本上否定原作精祌的自我表现式诠释。
12、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惹能,中晚唐成为主流,
汉传佛教的最主要象征之一。
13、 内圣外王:指在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在外施行王道,实现道德与政治的统一。
14、 新儒学:宋、明心性之学,主张天仁合一,天心性合一,因地之心性说。
15、 明体达用:儒家哲学范畴,主张经义和治事有机结合,直接领悟儒家经义。
16、 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儒家重要经典。
17、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8、 《法言》:汉代杨雄对王莽从希望到失望的自我反省。
19、 尊德性:尊重重视德行从而实现道德的境界:尊重人在“学习”过程屮与生俱来的本能
与天性。
20:人文生态:一个族群生产发展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统,核心是该族群信奉的经典及价值观和生存样法。
思想史是人类社会意识的发展史;确切地说,思想史是理论化的人类...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想、法律思想、军事思想等等,都是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中国思想史对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可以使文学研究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涵,特别对于古代文艺理论的学习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为思想史就是古代文论的基础,许多文论家的文艺理论,就是其思想的扩展和延伸。学习思想史,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艺理论的深刻内涵
科学思想史是研究人类对自然和社会世界进行认识与思考的历程的学科。它涵盖了自古以来人类在各个领域内对事物本质、原理、规律等问题的认识探索与思维方式的发展演变。科学思想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并贯穿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
科学思想史的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人物。以下是对科学思想史发展的一些重要阶段的简要介绍:
古代科学思想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对宇宙和自然现象提出了各种理论。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代科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通过哲学的思辨来解释自然现象。
中世纪是欧洲的黑暗时期,科学发展相对缓慢。由于宗教的压迫,科学思想受到限制,大部分学者都是在基督教信仰的框架下进行研究。然而,中世纪的科学思想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古代文化和知识进行重新发现和研究。这种思潮为科学的再次兴起奠定了基础。科学革命的标志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哥白尼和伽利略等科学家的发现和理论。
近代科学思想的发展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科学的崛起。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开始强调理性和观察实证,提出了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奠定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
科学思想史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科学思想史对人类社会的一些重要影响:
科学思想史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方式。从迷信和神话的解释转变为基于观察和实验证据的科学解释。现代科学使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
科学思想史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从古代的发明创造到现代的科技革命,科学思想的不断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和工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科学思想史的研究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和社会,还培养了人们的人文精神。通过研究科学思想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方式的演变,增进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理解。
科学思想史林是一片博大精深的学科,它记录了人类对世界认识和思考的历程。通过研究科学思想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发展,并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无论是古代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是近代的牛顿和爱因斯坦,每一个科学家的贡献都值得我们的尊敬和敬仰。通过了解科学思想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希望未来科学思想史的研究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学习经济学的旅程中,了解经济思想史的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经济思想史记录了人类对经济活动的探索和理解,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学的演变和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经济思想史的基础知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首次出现在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经济活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类。他将经济分为两个方面:自然经济和非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指的是基于人的本性和自然规律的经济活动,而非自然经济则是基于社会制度和政府干预的经济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思想在不同的文明中得到了发展。古印度的“阿尔萨斯特拉”和中国的“商鞅变法”等都是古代经济学思想的重要体现。然而,真正的经济学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直到18世纪才得以确立。
古典经济学派是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派别之一。亚当·斯密是该学派的奠基人,他在《国富论》中阐述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原理。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还包括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古典经济学派的核心理论是“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论”。他们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来源,商品的价值应该由劳动投入来决定。这种理论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边际主义经济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学派之一。马歇尔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经济学原理》中详细介绍了边际效用理论。
边际主义经济学派的核心观点是“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成本”。他们认为,当一个个体获得一单位的商品时,其边际效用会递减。同样地,生产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成本也会递增。边际主义经济学派的出现标志着经济学的新时代的到来。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是20世纪中叶以后的一支重要学派。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该学派的奠基人,他在《通论》中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核心理论是“总需求管理”。他们认为,市场经济会出现过热和萧条的循环,并主张通过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在二战后的经济重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是20世纪下半叶以后的一股新兴学派。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保罗·萨缪尔森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模型,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的核心理论是“效用最大化”和“均衡价格”。他们认为,个体在有限的资源下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形成均衡价格。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在现代经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经济思想史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掌握不同经济学派的核心理论和观点。通过学习经济思想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经济思想史的基础知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