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500
2024-04-26
人工智能是信息通信的一部分。
目前5G与人工智能(AI)已成信息通信领域的两颗热门“双子星”。
AI与5G相辅相成
AI与5G如影随形,这是因为5G网络是基础设施,5G的铺设将大幅提升网络传输质量,为AI提供强大的网络保障,使得诸多AI场景成为可能,尤其是5G时代网络速度不断提升,可为AI发展提供土壤,让AI大放异彩。而AI则提供了一个云端大脑,为5G带来更短的延迟、更强大的处理能力以及网络的运营和自我维护能力,将为5G探索出更多、更新的业务场景和模式。
在发展阶段上,AI与5G也如影随形。AI和5G均是近两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吸引着业界的众多关注。AI技术在未来几年会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应用会用上AI技术,变得越来越智能,而5G技术将在2020年规模商用。不论是发展时间还是未来成熟的时间,都可以看出AI与5G如影随形。
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的特点为:人工智能是一门知识的科学。以知识为对象,研究知识的获取、表示和使用。
人工智能的系统过程是,数据处理->知识处理,数据->符号。符号表示的是知识而不是数值、数据。问题求解过程有启发,有推导。万能的逻辑推理体系至今没有创造出来,并不是因为人工智能专家的本事不够,而是因为这种万能的体系从根本上就是不可能有的。
个人认为是电子信息工程好些,因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涉及的面相对比较广一些,算是交叉比较多的学科,属于软硬件结合的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是涉及通信方面的,其实也是属于一个交叉的学科,会涉及到电路计算机方向的编程!
人工智能专业更适于研究,专业方向简单,就业问题就会很简单。这三个研究方向是不相同的。
目前这个阶段和资本风口,我认为人工智能更容易创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很多,比如自动驾驶辅助、新能源汽车、航空无人机、装备制造等,都需要人工智能技术。
成电通信水硕在读,随便说下自己现在的看法,仅供参考。
通信与信息系统与机器学习领域的交叉很多,诸如地质信号处理,网络拓扑测量,室内导航算法,机器学习硬件的设计等,并且很多知识也可以互通。比如信息论里熵的概念在决策树算法中占据着首要地位,传统信号处理方法也可以在适配后应用进深度学习。可以说,以前通信算法做的绝大多数事,都可以用机器学习的方法优化/重构。
相比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我们的优势在于掌握的算法知识更加广泛,劣势在于编程(造轮子调参)能力略差。
在我看来,读通信与从事ml相关工作,是大方向一致的,我一直觉得机器学习技术让通信学院的我们焕发了第二春(偷笑)
与手机有关的名言
1、这个每天陪伴我们16个小时的手机,正成为人们一个新的“感官”,不管主动使用还是被动被其召唤,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个小玩意儿来感知世界和被世界感知。
2、我们只要打开电脑,打开手机,全世界的人都尽在“掌”握。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变得微小,我们可以通过交友网站认识任何一个人。
3、手机之所以迅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是因为它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人多样化交流的愿望。有了手机,不需要总有一个人陪伴在身边,但在需要的时候却可以随时与他人通话或通信,且无须直接面对对方。现代人都有一种脱离组织和社会的约束、享受孤独的愿望,但同时又希望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与伙伴在一起。手机正好满足了这两种需要。曾崎认为手机的普及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现代人这种“既需要同伴又追求孤独”的自相矛盾的心理。
IO说白了就是输入输出,宏观角度讲可以分为IO设备和IO接口两个部分,IO设备就是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的工作方式可以由程序进行控制的。IO接口可以理解为 “计算机和其他计算机”,或者 ,“程序与计算机的IO设备”之间的传输接口。
IO它对于任何计算机系统都非常关键,因为所有 I/O 的主体实际上是内置在操作系统中的。程序一般是调用系统为它们完成大部分的工作。
网络通讯,就相当于一台计算机给另外一台计算机传输数据,中间的过程就叫做通信,也就是通过IO接口输入输出到另一台计算机,这个就叫做网络IO,可以把网络通讯理解为IO的一种,很多人会把网络IO和文件IO的概念区分开,其实他俩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把数据输入输出到了不同的地方。
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是掌握通信工程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型、具有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通信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能熟练掌握通信设备及相关设备的维护应用、安装、调试和维修人员。
该专业是一个基础知面宽、应用领域广阔的综合性专业,涉及无线通信、多媒体和图像处理、电磁场与微波、医用X线数字成像、阵列信号处理和相空间波传播与成像以及卫星移动视频等众多高技术领域。
培养知识面非常广泛,不仅对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传输、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等基础知识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信号检测与估计、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
信息通信是泛在电力物联网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技术。5G通信技术将为电网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毫秒级精准负荷控制、低压用电信息采集和分布式电源等应用场景提供必要手段。
信息通信新需求
随着太阳能、风能、分布式储能等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智慧园区、智能家居等新业务不断接入电力系统,信息通信需要实现状态监测、泛在感知、闭环控制。
控制由局部向全域拓展。随着电源结构变化,电网调节能力下降;长距离、大容量、交直流混联使电网稳定形态更加复杂;应基于全景感知和实时决策,实现源网荷多类控制资源的协同控制。
控制由骨干向末梢延伸。电网从输变电控制向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和用户侧末端拓展;控制点数量由十万级发展到百万级;控制时延由准实时到实时;控制频次由低频到高频。
信息采集爆发式增长。电表与电网互动,海量非计量信息;需求侧响应,用户平等交互;采集点下移,用能终端随器计量;采集频次和实时性提高。
5G通信
通信技术从1G(G是generation的缩写),发展到如今的4G,在传播速度更快的同时,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5G将会是一次技术革新。
可以说,1G时大家用手机打电话,2G时发短信、阅读文字信息,3G时上网浏览图片,4G时看视频和直播。5G将具有更大容量的带宽、更低的时延、更海量的数据连接。因为5G,未来互联网的连接将从人与人的连接,扩充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通过5G,能够实现信息与工业的深度融合。
5G与4G相比,用户体验速率提升10~100倍。5G将带来超越想象的极速上网体验,下载一部高清电影的时间最快只需要不到1秒。3D视频可能在5G时代爆发式增长。利用5G网络,能实现海量机器类通信,实现智慧交通和智慧安防,带来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体验。5G将实现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无人驾驶将成为现实,远程医疗也会因此实现。
通导遥卫星一体化
通导遥卫星一体化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是有力支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手段。其中通指的是通信卫星,导指的是导航卫星,遥指的是遥感卫星。低轨移动通信卫星组网将来要解决的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网络层的问题,而导航卫星和遥感卫星解决的是电力信息采集的问题,也就是泛在电力物联网感知层的问题。
在发展5G的同时,国内外也持续开展以低轨移动通信卫星为代表的高通量全球通信体系建设。2010年左右,国外以NASA、Oneweb和spaceX为代表、国内以航天科技集团为代表,已经开始了低轨移动通信卫星组网设计。可以预见,未来低轨移动通信卫星与5G基站组网,形成远近场充分耦合的高通量“天地”通信一张网,是泛在电力物联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感知层,一个充满前景的发展方向是在线监测、RFID等近场技术,可以获取设备的标识、位置和细节状态信息,促进复杂电力设备管理、检测与应急处理,现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形成了系列成果。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运用以GPS和北斗为代表的导航卫星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来解决大范围海量设备定位、大范围地形地貌信息等核心问题。未来,应尽快布局与发展通信、导航和遥感卫星的远场高精度感知和通信技术。通过结合上述多种感知手段,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万物全面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