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智慧医疗是什么?
500
2024-04-26
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言必及”互联网“、”大数据“、“云”的时代,到底该如何利用这些技术真正的解决医疗的问题?
让我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不要忘了脚踏实地。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这段时间看了一些关于医疗信息化和区域医疗信息一体化的报道,专门花了些时间研究了一下,来回答一下吧!懂的也不多,欢迎交流!
楼上
@Lictan的回答基本上就是区域信息一体化的几个比较关键的挑战,但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不是说我们只能把区域医疗信息一体化当成一种设想,或者当成不去实施的理由。
据我所知国内区域医疗信息一体化做的最好的城市是厦门,所以本文就是以厦门区域信息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为例,看看厦门是如何克服这些难题的。『声明:本人不是厦门人,厦门政府没给我5毛』
请看一下下面这张图:
对于这样一个拥有381万常住人口、1255家各类大小的医疗机构的城市来说,能否有一个系统足够强大到可以支撑这个区域内的医疗信息一体化?如果有,那建成这套系统需要耗费何等的人力、物力?
事实上,早在2003年厦门市就提出了要建设“厦门市市民服务信息系统”,而医疗信息系统则作为这一系统的一部分被提出,所以这个平台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的行政支持,请记住这一点。
考虑到不同的医疗机构的职能差异以及个体对于医疗健康的需求,一个完整的、能够满足区域医疗信息一体化需求的平台,其基本特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这里我主要解释一下这一平台的功能设置这一项:
实际上,厦门、大连、北京这三个城市基本上是同一时间提出要建设区域信息一体化平台,个人觉得之所以厦门比较成功的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请看下面这张图:
希望大家明确的一点就是无论是电子病历的交换存储,还是检验结果、医疗影像的传输,这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障碍。
举个我自己身边的例子,我自己本身供职于一个工业设备公司,因为收购等原因,全球几十家工厂基本上都有自己的ERP系统。这些系统间不能或很难互通,造成很多沟通上的浪费。因此,公司总部对于各个工厂的运营状况如财务、采购等也不能做到完全清楚的了解。例如我们可能存在有几家工厂同时向一家供应商采购,但彼此不知情或不合作导致同样的零件价格相差很大的情况。
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区域医疗信息一体化很像?这两年公司决定要整合系统之后,很快就成效显著,差异在哪里?
因为基本没有遇到的执行上的阻力。
技术上的问题,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而区域医疗信息整合的最大阻力在于,各种行政力量和利益集团的干预阻挠、拖延敷衍。
这方面厦门做的比较好的一点就是政府比较早的意识到这一点,并在2007年完成了十分重要的医疗重组(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今天常说的“医疗集团化”)。同时,厦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小型的医疗机构归相关医院管理,这使得执行的过程中阻力以数量级的倍数减少。在具体执行时不贸然推进、好大喜功:从小型医疗机构着手,为其提供信息支持,使其对系统产生依赖性。后续再缓推大医院,逐步推进,尽量减少整合中的摩擦。
同时,完成医疗数据的收集整理只是一部分,基于数据的云计算以及趋势分析的前提是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厦门也在2010年完成了相应信息的标准化,后续又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对新增编码进行了规范,这才使得后续的“云计算”成为可能。
具体的执行过程大家可以参考下面这则新闻:
厦门:信息化十年求索。
2010年厦门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
厦门统计局2010年,按人均17.5元的标准,市、区财政按比例配套落实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全面启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数为160万份,城市建档率79%,农村建档率55%;城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规范管理率达90%以上。积极实行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规范管理率达70%以上。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系统保健管理,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9.57%,其中城市91.9%,农村87.3%。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4.85%,其中城市91.8%,农村8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积极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全市常住儿童接种率为98.06%;流动儿童接种率为97.64%;开展第三轮乙肝疫苗补种活动,接种率均在99%以上;对8月龄至4周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率为98.71%。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各项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在全省领先水平。
2011年厦门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
厦门统计局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010年的人均17.5元增加到人均30元。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高血压等9大类21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到10大类41项。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数为210万份,城市建档率79.5%,农村建档率56%。城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规范管理率达90%以上。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1.5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9.07%,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
很不幸这个《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从12年起就不再更新,因此我花了很多时间反复查找、比对各种新闻,试图确认最新的进展状况。下图是截至2015年1月厦门区域医疗信息一体化建设相关的几个比较重要、又可以量化的指标:
由于目前中央及各地对于“厦门模式”也比较认可,因此各地也在纷纷效仿,下图是几个明确表示引入这一方式的城市:
写在后面:
之所以做这个PPT是因为自己在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中习惯对于信息进行整理,希望可以借此真正的消化这些信息,并试图了解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厦门可以在区域医疗信息一体化方面取得成功,未来这一模式能否大范围推广。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很多新闻交叉引用又不注明,使得我不得不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做数据验证和整理的工作,占用了基本上所有的个人休闲时间,不过终于算对这个问题更清楚了一些。
之前由于希望能够听一听厦门本地人的声音,所以还发帖提问了一下,不过由于影响力有限,基本无人响应,如果有厦门的朋友,觉得这是一篇软文,请移步这个问题下吐槽:
在厦门看病的体验如何? - 医院以下是本文主要参考的新闻链接,关于上海的这几项是因为我想与上海做对比:
医疗是指为患者提供治疗、康复和预防疾病的健康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医疗已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智慧医疗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医患沟通的便利化、医疗风险的降低等多方面的升级和改善。
智慧医疗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还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医疗健康与信息互通等。通过智慧医疗的发展,未来的医疗将更加便捷、高效和精准。
共享医疗是通过共享医疗资源,实现医疗服务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共享医疗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种:1. 医疗资源共享: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医疗资源可互相共享,比如优质的医疗设备、医生团队等。2. 医疗信息共享:在医疗领域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3. 医疗服务共享:通过互联网、移动医疗等方式,把医疗服务带到用户身边,让用户更方便地获得医疗服务。 总之,共享医疗是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医疗服务的普及,达到公平、高效、便捷的医疗目的。
智慧医疗是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将医疗健康服务与信息化、智能化相结合,提高医疗效率、提升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患者医疗体验的一种医疗模式。它包括智能诊疗、远程医疗、健康管理和医疗数据分析等方面。通过智慧医疗,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的精准化,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是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医疗卫生系统提供更高效、更精准、更便捷的服务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智慧医疗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由于国内公共医疗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低等问题困扰着大众民生。尤其以“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为代表的医疗问题为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等问题都是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全等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智慧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使患者用较短的等疗时间、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真正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这次大会上很多项目引起大家的注意,特别是关于智慧医疗,相信很多人都会很感兴趣,那么智慧医疗的前景怎么样?下面几点给大家解释:
一、智慧医疗符合未来社会发展: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最近几天开幕,关于智慧医疗的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关心,大家对于智慧医疗发展的前景并不是很了解。其实智慧医疗符合社会的发展,毕竟中国社会人民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都希望获得快速便捷的医疗服务。智慧医疗恰恰符合社会的这个要求,也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切身需要,随着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智慧医疗将有一个非常广泛的社会认知,老龄化的中国,需要智慧医疗的s服务!
二、智慧医疗符合家庭的需要:
随着中国家庭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智慧医疗有了很深的认识。大部分家庭都能够接受智慧医疗,所以智慧医疗符合家庭的需求。现在很多的居民社区,缺少一些医疗的服务,作为智慧医疗来,正好能够满足这个要求,所以随着智慧医疗的技术不断完善,中国每一个居民社区,都会希望有智慧医疗的加入!
三、智慧医疗节约医疗成本:
智慧医疗能够节约很多的医疗成本,降低各大医院的工作量,让更多的危重病人得到医院的服务。智慧医疗则能够帮助一般的病人,同时能够及时的检测出人体隐藏的病症,这样就能够节约很多的资源!
重庆市智慧医疗工作方案(2020—2022年)
为深入推进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和《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件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进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创新发展,建设完善业务协同应用、信息互通共享、标准统一规范的智慧健康信息服务体系。
到2021年,基本建成“卫生健康云”和全民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完成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卫生健康智能管理推广应用,智慧医疗产业体系初具形态。
到2022年,全面建成智慧医疗基础体系,健康医疗大数据全面汇聚和标准化,卫生健康信息资源体系和共享开放机制基本建立,卫生健康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共享协同,建成国内领先的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城市和医疗智能产业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智慧医疗基础支撑体系。
1.建立“卫生健康云”。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云基础服务建设,实现市级统筹的卫生健康信息系统统一运维管理,推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信息、检查检验等数据备份上云。优化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增强支撑卫生健康数据统计分析、共享交换、业务协同和开放互通能力。
2.完善全民健康信息数据库。以“人口家庭、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为基础,以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医疗卫生全流程智能服务为指引,强化业务驱动的医疗健康数据整合归集,实现基于人口家庭基础数据的出生信息、死亡信息、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应用交互,形成健康智能服务大数据资源体系。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加强行业信息资源分类梳理,形成《重庆市卫生健康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在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应用电子健康卡,90%以上的居民拥有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推动电子病历数据集成,电子健康卡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普及应用。
3.构建卫生健康信息智能网。依托全市电子政务外网,构建全市统一的卫生健康信息智能网络,完善网络运行保障机制。建设5G智慧医疗示范网,全面支持IPv6,完善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智能网络架构设计,加大医疗卫生服务智能化设备配置,扩展医疗导诊、物资标识、物流仓储、智能穿戴、动态监测、语音识别等场景的智能应用,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数字化诊疗设备全覆盖。
4.建立卫生健康数据安全体系。完善医疗健康数据管理办法,开展卫生健康信息标准化研究和规范化应用,建成卫生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制定全民健康网络信息安全规划,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安全防护体系,建立医疗健康数据存储保障机制,加强数据应用分级和授权管理。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和行业网络信息安全通报机制,加强数据安全服务审查和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二)深化智慧医疗应用体系。
1.加强智能化行业管理服务应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三医”联动,融合医疗、医保、医药数据,实现改革互动、资源互通、信息共享。探索大数据分析的公立医院动态管理,完善以行业大数据分析为主的医疗服务绩效、质量管理和运行监测,加强医药费用和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智能监管,推进与医疗服务、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部门信息资源协同共享,实现“互联网+医疗健康”全流程监管,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和处方点评,开展“智慧卫监”建设,促进数据驱动的行业监管模式创新。
2.推动智能化公共卫生服务。加强以重大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为重点的疾控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水平,形成全市公共卫生大数据监测网络。完善卫生应急指挥调度信息系统,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实现全市“120”急救车统一调度,推动急救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公共卫生智能服务体系,重点拓展以妇幼、老年、慢病等特殊群体为主的智能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服务,实现全市采供血机构信息实时共享和血液资源调配,预防接种服务网上预约。
3.创新智慧医疗服务应用。持续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智慧医院”示范建设,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提升医院智慧化服务应用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推进多学科融合发展为基础的大数据医学科研教学工程,推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建立重大疾病智能诊疗决策支持服务系统。融合基因检测相关技术,开展精准医疗服务。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以智能化和信息化为抓手推进全市分级诊疗制度逐步落实,推进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服务。依托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建立疾病智能早筛与预防机制,二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三级医院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和实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级水平,建设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知识库,建设国家级数字医疗中心。
4.推广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应用。针对慢病人群,利用移动设备和智能可穿戴设备实现个人健康体征动态监测,开展疾病智能预测预警,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对高危人群开展健康状态跟踪监测,及时提供健康干预和风险防控。
(三)打造智慧医疗产业体系。
1.培育健康医疗信息服务新业态。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应用,围绕重点人群拓展健康服务新型产业。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与金融保险深度融合,发展新型健康医疗金融保险服务业,形成区域性健康医疗新型商业金融服务模式,重点推进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保险支付改革和重大慢性疾病建立商业健康保险服务模式,推动智慧医疗和大健康服务产业的创新发展。
2.壮大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新产业。发展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主要特征和战略资源的信息技术产业,提高健康智能服务水平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服务能力。发展生物基因与医疗设备产业,做大做强医疗器械、耗材及穿戴设备等产业。发展健康医疗新技术及智能软硬件产业,加强医学植入、智能穿戴设备设计制造,研发人造器官和三维器官打印技术和产品,探索神经义肢技术、脑机融合技术等,提高人体健康监测、诊疗和恢复水平。
三、重点工程
以实施智慧医疗大数据资源池工程、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智能化工程、医疗辅助诊断与医学教育智能化工程、智能医疗器械与设备应用工程为抓手,促进智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医疗技术开发应用、智慧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智慧医疗大数据资源池工程。
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口家庭、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信息等为基础,构建全市统一的“智慧医疗”基础资源数据池。依托“卫生健康云”,建成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提升健康医疗海量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安全保护能力,为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行业管理、临床辅助诊断、居民健康管理、临床科研和决策支持等提供支撑。
(二)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智能化工程。
1.传染病智能预测。建设传染病智能预测平台,基于多源、海量和动态数据,实现传染病智能预测预警。建立重大疫情监测预警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提供支持。
2.个性化健康管理。构建居民健康智能管理平台,开发智能化的居民个体健康评估与疾病预测模型,通过收集居民多维数据,实现疾病危险因素自动筛查,推动居民健康管理智能化,重点开展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智能筛查和预测应用。
3.专属健康科普教育。建设健康科普教育知识体系和智能化健康科普平台,开展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的健康科普知识智能推送,实现居民健康科普教育和常见病智能问诊。
(三)医疗辅助诊断与医学教育智能化工程。
1.智能影像辅助诊断。建设全市区域影像中心,开展医学影像质控、筛查、诊断、建模,逐步在医院、体检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拓展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工具应用。
2.智能用药辅助决策。通过构建权威医药学知识库和适宜决策模型,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风险预测及辅助决策,提高安全用药和合理用药水平。
3.智能培训教育及常见病辅助诊疗。构建医学知识图谱,形成全面、直观和系统的医学知识教育体系。搭建智能医学教育辅助系统,提供一体化的学习培训及常见病智能辅助诊断工具,为医学继续教育和常见病辅助诊断提供支撑。
4.智能语音电子病历。推广智能语音电子病历服务应用,为医生提供电子病历录入和查阅工具,帮助医生精准、规范、快速的书写病历,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和病历质量。
(四)智能医疗器械与设备应用工程。
1.智能可穿戴设备。设计开发多场景智能可穿戴设备,开展便携式医疗体征采集和智能体征分析。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为试点人群,建设智能健康体征监测、分析和疾病预测分析平台,实现体征异常变化监测和智能识别预警。
2.机器人设备。推动研发手术、检查、伤残辅助、导诊等多种类医疗机器人,依托5G网络,实现更多场景、更高精度的业务机器人投放使用,提高各诊疗环节机器人应用水平。
3.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设备。依托5G网络,推动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技术在手术模拟、医疗教学、远程医疗等场景试点应用,为提高培训水平和制定治疗方案等提供参考。
4.三维打印、脑机融合设备。推动三维打印技术和产品在术前规划、手术模拟以及人造器官等方面应用。推动脑机融合技术在医疗、护理以及残障辅助等场景的研究应用。
四、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总体规划、资金筹措、基础建设、安全监管等工作,市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建设中的各项任务落实。
(二)试点先行,逐步推进。从人民群众迫切需求的领域入手,重点推进智慧医疗相关便民惠民应用。选择有条件的区域及重点领域开展“智慧医疗”应用试点,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建共享。
(三)创新机制,多方共建。在资金、人才、税收等多方面为智慧医疗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并建立容错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积极性,推动优势互补,形成政府引领、社会参与、公众响应的局面。
(四)加强宣传,全民参与。强化智慧医疗应用发展的政策宣传,形成促进智慧医疗应用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全民健康医疗大数据知识普及率,筑牢全民参与的良好基础。
小米共享家庭是包括家庭里面的所有小米智能设备对家庭成员进行共享,组成共享家庭。
而共享设备则不一定是家庭里面的智能设备,有可能是外面的智能设备,家人也可以进行共享使用。
当然也可以将无关自己隐私的智能设备让非家庭成员共享使用。不过现在一般情况下家庭智能设备都是私密的,没有共享使用。唯一可能的就是你临时将自己家里的智能锁和智能摄像机共享给你的亲人使用
随取随用,用户无需去医疗机构就能做检测。主要为轻症慢病的患者,提供专业、便捷、私密的高端健康医疗服务。综合了检验、病理、超声、医学影像、药房和手术室等医技设施设备,实现资源共享。
智慧生活(Smart Home)中的设备共享可以让家庭成员或其他用户使用同一个账号访问和控制家中的智能设备。要共享设备,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连接设备:首先,确保已经将需要共享的设备添加到同一个智能家居应用程序中。以智能灯泡为例,将其添加到家庭应用程序中。
2. 登录账号:在设备添加完成后,使用同一个账号登录智慧生活应用程序。如果你有多个设备,请在设备列表中选择需要共享的设备。
3. 进入设备设置:在设备列表中,点击已连接的设备图标。进入设备设置页面后,找到“设备共享”或“家庭共享”选项。
4. 开启设备共享:通常情况下,设备共享选项是可见的。如果找不到,请在设备设置页面的搜索栏中输入“设备共享”进行搜索。找到后,点击开启按钮,使其变为可用状态。
5. 扫描二维码或手动添加:部分设备可能需要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手动添加。在设备设置页面中找到“添加家庭成员”或“添加设备”选项,按照提示进行操作。
6. 邀请家庭成员:将已添加到设备共享的设备分享给家庭成员。他们可以在各自的设备上登录同一个账号,然后访问和控制这些设备。
7. 确认设备共享:在设备共享成功后,智慧生活应用程序中的设备列表和控制界面中,这些设备应该已经显示在家庭成员的设备上。
请注意,不同的智能家居设备可能有不同的共享方式和设置。在操作过程中,请参考设备的用户手册或联系设备制造商的客户支持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