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现的生物识别技术是什么?
500
2024-04-26
血压、脉搏、自主呼吸以及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的有无,现今公认的,基本是这几个指标,来判定生命征的。
面部识别系统和指纹识别都是生物识别技术,只不过两者所识别的生物体征是不一样的,一个是面部,一个是指纹。国内面部识别系统做的比较成熟的有FaceVisa等等,你可以上网了解下
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技术,它不需要记住复杂的密码,也不需随身携带钥匙、智能卡之类的东西。生物识别技术认定的是人本身,这就直接决定了这种认证方式更安全、更方便了。由于每个人的生物特征具有与其他人不同的唯一性和在一定时期内不变的稳定性,不易伪造和假冒,所以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安全、可靠、准确。此外,生物识别技术产品均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很容易配合电脑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化管理。
对于体征来说,皮肤的变化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很直观的辨别,对于局部皮肤的红肿热痛,如果除外自身免疫和肿瘤因素的话,可以肯定为是细菌感染,而对于全身的皮疹,多半为病毒性感染(在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中,只有猩红热和伤寒是细菌感染,斑疹伤寒为立克次体感染,其他基本上都是病毒感染)。下面是丹毒的图片,大家感受下
这是麻疹的图片,对比一下
除了皮肤,在内脏器官上也有很多肉眼可以分辨出的差异,比如浆膜腔积液,器官感染灶,等等;对于症状来说,就要具体化到每个疾病了,这点学过内科学的同学都会深有体会,例如大叶性肺炎会有铁锈色痰,霍乱会有米泔水样便,病毒性感冒会有卡他症状等等,这些都是考试会反复考到的内容,只能靠记忆和经验去掌握。
区别二: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是目前循证医学大环境下比较可靠的诊断手段,在区分感染性疾病时辅助检查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很多检查结果被称为“金标准”,下面我们就从最次要的逐渐向最重要的来分析。
1、影像学检查:主要指X线和超声,超声对于感染诊断主要是脏器脓肿及感染性心内膜炎或瓣膜赘生物,X线对于感染诊断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其他系统也有,比如肝脓肿,肾周脓肿等等),肺CT在其中功不可没,其实临床上对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最不好鉴别的部位其中一个就是呼吸系统,在这里,我根据我没几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一下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影像学区别。首先,细菌感染往往成局灶性,病变演变慢;病毒感染成弥漫性,病变演变快。下图是个大叶性肺炎的肺CT表现(病变局灶于一个肺叶或肺段)
这个是小叶性肺炎(病灶沿气管或血管成灶性分布,左肺下叶不张)
这个是病毒性肺炎(著名的SARS,可惜不太清楚.........)
再来一张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弥漫分布,间质受累为主)
其次,细菌性感染易形成空腔(尤其是球菌和厌氧菌),局部包裹,多伴随支气管分布,可能造成气道阻塞形成肺不张;病毒性感染多引起肺间质水肿渗出,容易出现低氧血症,严重的会出现I型呼吸衰竭,但很少造成空洞或肺不张。最后,细菌性肺炎可能会累及胸膜引起胸腔积液,病毒性肺炎几乎不会造成胸膜受累。
2、实验室检查 :这里面比较重要的就是免疫学检查,比如经典的乙肝两对半,HCV,HPV,HIV的抗体检查,呼吸道很多病毒的IgG和IgM等抗体都可以通过抽血来检查,用来明确感染源。此外,CRP(C反应蛋白)和PCT(降钙素原)是目前临床上用来提示细菌性感染的指标。还有一个最普及的,就是血常规,血常规中的白细胞一直是临床上用来评估感染情况的简单方便的指标,大部分细菌感染都会出现白细胞总数升高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不过少数病毒也会引起白细胞升高(狂犬病病毒,乙脑病毒,风疹病毒和EB病毒)。最后,一些特殊组织的感染,有特殊的检验方法,比如胸腔积液,脑脊液的常规中白细胞升高,糖降低可以提示细菌感染,尿常规白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貌似没有泌尿系统的病毒感染),大便中白细胞升高多见于菌痢等等。
3、病原学检查:利用体液或组织进行涂片或培养直接辨认出病原学,是诊断细菌性感染的金标准,不过涂片检出率不高,培养又需要时间,所以没办法在见到病人的第一时间用来诊断。
4、治疗效果:当难以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时,临床医生一般倾向于给予抗生素治疗,如果病情好转,说明是细菌感染,不过随着抗生素控制的越来越严格,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不过对于感染症状严重的,还是可以在实验室结果出来前使用的,不过这要依赖于医生的主观判断力了。
你好!! 一: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要看引起肝硬化的病因, 肝硬化一般分为酒精性,药物性,代谢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等,,,病毒性引起的一般都有传染性. 胆汁淤积性没有传染性,代谢性不传染,但遗传! 二: 肝硬化病人的饮食: 患者应该多食用高蛋白的食品,少服用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品,如果有条件,每天喝一顿鲫鱼汤应该比较有好处 饮食调护: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于消化饮食为宜。做到定时、定量、有节制。早期可多吃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适当进食糖类、鸡蛋、鱼类、瘦肉;当肝功能显著减退并有肝昏迷先兆时,应对蛋白质摄入适当控制,提倡低盐饮食或忌盐饮食食盐每日摄入量不超过1~1.5克,饮水量在2000毫升内,严重腹水时,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00毫克以内,水摄入量在1000毫升以内。应忌辛辣刺激之品和坚硬生冷食物,不宜进食过热食物以防并发出血。 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应食用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食物。每日供给热量 应在10.45~12.54KJ。其中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可较多,由鱼、瘦肉、蛋 类、牛乳。豆制品等含高生物效价的蛋白质食品提供,每日供给量按 1.5~2.0g(kg·d), 脂肪每日摄人量不宜超过l.0g(kd·d),其余为糖类。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饮食以易消化、富含营养为宜。每日饮食供给总热量为8.37~10.46KJ,蛋白质1.0~1.5g/(kg·d) 计,适当的高糖、低脂、脂肪提供的热量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3为宜。对于有明显食管 胄底静脉曲张的患者,饮食则直进软膳食,避免进坚硬、粗糙的食物.以防划破曲张静脉, 导致出血。有腹水者应予少钠盐或尤钠盐饮食。针对有显著肝功能减退或肝性脑病倾向 着,则应以糖类为主,严格限制动物蛋白的摄入量,一般给F富自支涟氨基酸的植物蛋白, 严重病例必须禁食蛋白质。无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均应补充富含维生素A、 B、C、D、K、烟酸、叶酸的食物,促进损伤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对进食不足或禁食或进食困难的患者,可酌情采用胃肠外营养,补充相应所需的营养成分。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坚持正确的饮食习惯,这对病情的稳定十分重要。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应食用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食物。 1、合理应用蛋白质。可以选择多种来源的蛋白质食物。高蛋白饮食有利于细胞的修复,尤其适用于低蛋白血症和腹水患者,每日每公斤体重可供给1.5-2克蛋白质。 2、脂肪摄取要适量。肝硬化的患者由于肝脏功能失调,胆汁合成及分泌减少,脂肪消化吸收多受影响,故患者特别是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不宜过分摄取脂肪。 3、供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充足能使体内充分的贮备肝糖原,防止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每天可吃淀粉类食物350克~450克。 4、限制膳食中的水与钠。当出现水肿或轻度腹水的病人应给予低盐饮食,每日摄入的盐量不超过3克;严重水肿时宜用无盐饮食,钠应限制在500毫克左右,禁食含钠较多的食物。每日进水量应限制在1000毫升~1500毫升。 5、多吃含锌、镁丰富的食物。肝硬化的病人普遍血锌水平较低。可适当食用瘦猪肉、蛋类、鱼类等含锌量较多的食物。可多食含镁绿叶蔬菜、乳制品和谷类等食物。 6、补充各种维生素如A.D.E.K.C等。维生素C直接参与肝脏代谢,促进肝糖原形成。可多吃水果,吃水果时应剥皮或榨成汁饮用。 7、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无刺激、少量多餐。肝硬化病人经常出现食欲不振,应给予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且无刺激的软食。当合并食道静脉曲张时,应禁食油炸食品、硬果及干果类食品,以免刺破食道静脉,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 8、禁酒。肝脏是酒精代谢、分解的主要场所。大量研究表明,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伤作用。即使少量饮酒或偶尔饮酒亦可加重肝脏负担。 一、饮食治疗原则 1.合理应用蛋白质。肝脏是蛋白的合成的场所,每天由肝脏合成白蛋白11~14克。当肝硬化时,肝脏就不能很好地合成蛋白质了。这时就需要合理安排蛋白质的摄入,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可以选择由多种来源的蛋白质食物。为使病人能较好地适应,可以把奶酪掺到适量的鸡、鱼、瘦肉、蛋中,每天都要有合理适量的蛋白膳食。 2.供给适量的脂肪。有的病人患肝硬化后,害怕吃脂肪,其实脂肪不宜限制过严。因肝硬化时胰腺功能不全,胆汁分泌减少,淋巴管或肝门充血等原因,有近半数的肝硬化患者出现脂肪痢,对脂肪吸收不良。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控制脂肪量。但如果患者没有上述症状时,并能适应食物中的脂肪,为了增加热量,脂肪不易限制过严。若为胆汁性肝硬化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膳食。 3.供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充足能使体内充分的贮备肝糖原,防止毒素对肝细胞损害,每天可吃淀粉类食物350克~450克。 4. 限制膳食中的水与钠。当有水肿或轻度腹水的病人应给予低盐饮食,每日摄入的盐量不超过3克;严重水肿时宜用无盐饮食,钠应限制在500毫克左右。禁食含钠较多的食物,例如蒸馒头时不要用碱,可改用鲜酵母发面,或吃无盐面包。挂面中含钠较多,不宜食用。少食或不食咸菜腌菜,并注意烹调方法,待菜炒熟后再放调味品及食盐。每日进水量应限制在1000毫升~1500毫升。 5.多吃含锌、镁丰富的食物。肝硬化的病人普遍血锌水平较低,尿锌排出量增加,肝细胞内含锌量也降低,当饮酒时,血锌量会继续降低,应严禁饮酒,适当食用瘦猪肉、牛肉、蛋类、鱼类等含锌量较多的食物。为了防止镁离子的缺乏,如多食用绿叶蔬菜、豌豆、乳制品和谷类等食物。 6.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直接参与肝脏代谢,促进肝糖原形成。增加体内维生素C浓度,可以保护肝细胞抵抗力及促进肝细胞再生。腹水中维生素C的浓度与血液中含量相等,故在腹水时应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吃水果时应剥皮或榨成汁饮用。 7.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无刺激、少量多餐。肝硬化病人经常出现食欲不振,应给予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要吃软食且无刺激食品,做工要细,避免坚硬粗糙的食品,如油炸食品,硬果类食品。当合并食道静脉曲张时,更应注意严禁食用油炸食品和硬果及干果类食品,因这类食物可刺破食道静脉,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以致危及生命。肝硬化病人千万不可满足一时口感的痛快和心理需要,而丧失保贵的生命。 二、食物选择要点 1.奶、蛋、鱼、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品,在每日膳食中应轮换供应。 2.可适当选用葡萄糖、蔗糖、蜂蜜、果汁等易于消化的单、双糖类,以增加肝糖原储备。 3.酶母含丰富B族维生素,应注意供应。 4.忌酒精和一切辛辣及刺激性食品。 5.避免油炸及干硬食品。 6.少吃或不吃纤维较多的食品以及产气多的食品,如芹菜、韭菜、黄豆芽、红薯、干豆类、汽水、萝卜等。 三、一日食谱举例 早餐:大米粥(大米50克),馒头(面粉75克),肉松(猪肉松15克) 加餐:甜牛奶(鲜牛奶250克,白糖10克),苹果150克 午餐:大米饭(大米150克),烧带鱼(带鱼200克),素炒油菜(油菜150克) 加餐:冲藕粉(藕粉30克,白糖10克) 晚餐:大米饭(大米150克),烧鸡块(鸡块100克),西红柿炒豆腐(豆腐50克,西红柿100克) 全日用油25克。以上食谱含热能2422千卡(10120千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