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量子计算?
500
2024-04-26
应该是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是建立在高性能的计算机基础上的,没有高性能计算机,谈人工智能就是扯淡。至于可控核聚变,那恐怕就是人类科学的噩耗,核聚变要在上亿度高温环境下,还要坚持100秒左右才能进行,现在最高记录也只是两千万度而已,恐怕还得好几十年才能搞定
量子纠缠
量子力学是非定域的理论,这一点已被违背贝尔不等式的实验结果所证实,因此,量子力学展现出许多反直观的效应。"量子力学中不能表示成直积形式的态称为纠缠态。纠缠态之间的关联不能被经典地解释。所谓量子纠缠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非定域、非经典的强关联。量子纠缠涉及实在性、定域性、隐变量以及测量理论等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并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多体系的量子态的最普遍形式是纠缠态,而能表示成直积形式的非纠缠态只是一种很特殊的量子态。历史上,纠缠态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35年薛定谔关于“猫态"的论文中。纠缠态对于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已在一些前沿领域中得到应用,特别是在量子信息方面。例如,“量子远程通信。"---《现代百科全书》与此相关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的基本内容粗略地说来可以表述为:在量子世界里,我们至少可以把原子、分子、光子里面所具有的信息,从某一点瞬间传输到遥远的另一点。这让我想起了红色警戒里面提及的超时空转移,现在的科学家真是疯狂。目前国内有很多理论物理学家在和这个理论在“纠缠",其中工作做得比较突出的有中国科技大学的潘建伟教授。2001年他在《自然》上发表了题为《量子通信中的纠缠态纯化》研究论文,开辟了量子通信研究的新方向,使得远距离量子通信成为可能。
名词解释:量子纠缠
量子信息学告诉人 们:为了进行远距离的量子密码通信或量子态隐形传输,人们需要事先让距离遥远的两地共同拥有最大的“量子纠缠态"。所谓“量子纠缠"是指不论两个粒子间距 离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现象,即两个粒子之间不论相距多远,从根本上讲它们还是相互联系的。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可成为具有超级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机和“万无一失"的量子保密系统的基础。但由于在量子通信通道中存在种种不可避免的环境噪声,“量子纠缠态"的品质会随着传送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也就是说,两个粒子之间的纠缠会因传播距离的增大而不断退化,其纠缠数量也会随之越来越少。这是导致量子通信手段目前只能停留在短距离应用上的根本原因。
我是做软件开发的:java,web。
第一个问题:实话,真的很累。但是累的要值。软件竞争很激烈,但是学的很精的不多。累点无所谓,关键是能不能学精最重要!学精了工作后工资是很高的,如果表现再好一点,领导人提拔你的机会就很大,那时再累也是幸福的!是不是要转行,这个在于你自己的考虑了。做软件的进步是什么?就是一步一步向上爬,爬到项目经理,还可以向上爬......随着你的地位越来越高,待遇就更好的了。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不想干这个了,也可以转行,没人会逼你的,一切取决于你自己。
第二个问题:我是做web的php没学过,只能给你说一下java web!现在的公司软件的项目几乎都是web的,java中 Struts1,Struts2,hibrnet,String ...等总重要的框架都是为web服务的!现在web3.0现身了,估计以后web3.0是个主方向。可见web的重要性!估计php也应该是做web的。至于和网络相比,我说一下我们这的情况,我见过的网络工程师在上海,工资最高的是3500,而软件的最高是8000+提成,网络的平均工资是:2000左右,而软件的4000左右(我是从安博出来的,我们学校的数据)。我的意思并没有说那个好那个坏,只是给你提供一个参考!
最后一个问题嘛:考研换不换专业,看你自己了(我没上过大学)!谁说计算机做到一定年龄就转行啊(做软件的年龄大了,经验多了,位子自然就高了,但是还是一个做软件的)。转不转行看你自己了!还是没人会逼你的!
是天生的, 你不要怀疑.
于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短期内还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一些新的计算机正在跃跃欲试地加紧研究,这些计算机是: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光计算机、DNA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等。
1.超导计算机
芯片的集成度越高,计算机的体积越小,这样才不致因信号传输而降低整机速度。但这样一来就使机器发热严重。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研制超导计算机。
电流在超导体中流过时,电阻为零,介质不发热。1962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逊提出了“超导隧道效应”,即由超导体—绝缘体—超导体组成的器件(约瑟夫逊元件),当对其两端加电压时,电子就会像通过隧道一样无阻挡地从绝缘介质穿过,形成微小电流,而该器件两端的压降几乎为零。与传统的半导体计算机相比,使用约瑟夫逊器件的超导计算机的耗电量仅为其几千分之一,而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却要快100倍。
1999年11月,日本超导技术研究所与企业合作,制作了由1万个约瑟夫逊元件组成的超导集成电路芯片。据悉,该所定于2003年生产这种超导芯片,2010年前后制造出这种超导计算机。
2.纳米计算机
在纳米尺度下,由于有量子效应,硅微电子芯片便不能工作。其原因是这种芯片的工作,依据的是固体材料的整体特性,即大量电子参与工作时所呈现的统计平均规律。如果在纳米尺度下,利用有限电子运动所表现出来的量子效应,可能就能克服上述困难。可以用不同的原理实现纳米级计算,目前已提出了四种工作机制:1)电子式纳米计算技术;2)基于生物化学物质与DNA的纳米计算机;3
)机械式纳米计算机;4)量子波相干计算。它们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纳米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3.光计算机
与传统硅芯片计算机不同,光计算机用光束代替电子进行计算和存储:它以不同波长的光代表不同的数据,以大量的透镜、棱镜和反射镜将数据从一个芯片传送到另一个芯片。研制光计算机的设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已提出。1986年,贝尔实验室的戴维.米勒研制成功小型光开关,为同实验室的艾伦.黄研制光处理器提供了必要的元件。1990年1月,黄的实验室开始用光计算机工作。光计算机有全光学型和光电混合型。上述贝尔实验室的光计算机就采用了混合型结构。相比之下,全光学型计算机可以达到更高的运算速度。研制光计算机,需要开发出可用一条光束控制另一条光束变化的光学“晶体管”。现有的光学“晶体管”庞大而笨拙,若用它们造成台式计算机将有辆汽车那么大。因此,要想短期内使光学计算机实用化还很困难。
4.DNA计算机
1994年11月,美国南加州大学的阿德勒曼博士用DNA碱基对序列作为信息编码的载体,在试管内控制酶的作用下,使DNA碱基对序列发生反应,以此实现数据运算。阿德勒曼在《科学》上公布了DNA计算机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阿德勒曼的计算机的计算与传统的计算机不同,计算不再只是简单的物理性质的加减操作,而又增添了化学性质的切割、复制、粘贴、插入和删除等种种方式。
DNA计算机的最大优点在于其惊人的存储容量和运算速度:1立方厘米的DNA存储的信息比一万亿张光盘存储的还多;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就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更重要的是,它的能耗非常低,只有电子计算机的一百亿分之一。
与传统的“看得见、摸得着”计算机不同,目前的DNA计算机还是躺在试管里的液体。它离开发、实际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尚有许多现实的技术性问题需要去解决。如生物操作的困难,有时轻微的振荡就会使DNA断裂;有些DNA会粘在试管壁、抽筒尖上,从而就在计算中丢失了预计,10到20年后,DNA计算机才可能进入实用阶段。
5.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以处于量子状态的原子作为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利用原子的量子特性进行信息处理。由于原子具有在同一时间处于两个不同位置的奇妙特性,即处于量子位的原子既可以代表0或1,也能同时代表0和1以及0和1之间的中间值,故无论从数据存储还是处理的角度,量子位的能力都是晶体管电子位的两倍。对此,有人曾经作过这样的比喻:假设一只老鼠准备绕过一只猫,根据经典物理学理论,它要么从左边过,要么从右边过,而根据量子理论,它却可以同时从猫的左边和右边绕过
量子计算机在外形上有较大差异,它没有盒式外壳;看起来像是一个被其它物质包围的巨大磁场;它不能利用硬盘实现信息的长期存储;但高效的运算能力使量子计算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何实现量子计算,方案并不少,问题是在实验上实现对微观量子态的操纵确实太困难了。这些计算机机异常敏感,哪怕是最小的干扰--比如一束从旁边经过的宇宙射线--也会改变机器内计算原子的方向,从而导致错误的结果。目前,量子计算机只能利用大约5个原子做最简单的计算。要想做任何有意义的工作都必须使用数百万个原子。
对不起,没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