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是什么原理?
500
2024-04-26
有:快速成型技术,逆向工程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等。
“骨头”也能3D打印
新闻摘要:近日,泉州比邻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与180医院合作研发3D打印创新型应用项目。该项目通过3D打印技术与骨科诊治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骨科手术成功率,减小手术创口,缩短30%的康复时间。
1∶1模型实现手术预演
近日,泉州比邻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与180医院合作研发3D打印创新型应用项目。该项目通过3D打印技术与骨科诊治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骨科手术成功率,减小手术创口,缩短30%的康复时间。
1∶1打印骨骼模型
江西籍15岁女孩阿芳(化名)随父母在晋江生活,一场车祸导致她颅脑损伤、髋臼骨折。因为是粉碎性骨折,传统手术很可能无法正常复位,甚至可能导致终身残疾。但令人欣慰的是,由于180医院在手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的“提前干预”,医生在术前就通过这项技术打印出1∶1的骨骼模型,经反复进行手术预演,主治医师最终在实施手术中实现精准、迅速完成手术,耗时较以往节省一半,患者出血量、手术损伤也大大减少。
记者了解到,这是180医院与泉州比邻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骨骼模式3D打印项目的一个成功案例。“以往,医生只能通过平面CT片来判断患者骨骼病变情况,结合医生平时的经验凭空想象才能为接下来的手术做好准备,并制定出手术方案。现在,3D打印让CT片立体了起来,让医生能够更精准地预判手术风险。”泉州比邻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逢春告诉记者,骨骼模型的制作首先要结合患者伤骨的相关信息来建立数据模型,“要收集几百个数据,一个个堆叠成立体影像。”所有数据,技术人员都要多次核对,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之后,3D打印机就能在几个小时内“复制”出患者的“骨骼”。模型的打印材料用的是树脂,仅“粗胚”就打印了8个小时以上。
手术提前预演
有了1∶1的模型,术中所有的过程都可以在模型中实施,术前将所需要的钢板预弯成合适的弧度,将普通钢板真正变成了“定制钢板”。所有术中问题都可在术前预先设计好,钢板、螺钉的长度术前就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一来,就提升了手术的精度,加快了手术的进程,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据了解,目前由于材料限制,3D打印的骨骼仅能作为模型,而无法直接用于代替人骨。不过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金属类的3D打印耗材也将逐步应用于该领域。目前,通过3D打印制造的钛分隔钉已生产完成,即将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3d打印机是根据产品的3d文件直接打印出产品出来,现在运用在设计,工业,医疗等行业
3D打印还有一个正式的官方名字,叫作增材制造,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文化创意、创新教育等众多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作为技术转型方向,用于突破研发瓶颈或解决设计难题,助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将达到173亿元,到2020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前景可观。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进步与成熟,3D打印行业前景日益明朗。
目前来看,虽然前景诱人,但要想把3D打印技术大规模普及,现阶段仍面临诸多问题,资本和技术就是两大阻碍,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3D打印能快速成长壮大。
很多的高教专业在摸索着创新教学模式